我們的工作
突破傳統,將正向思維、生命道德教育、人性化概念及社會貢獻融入設施服務及慈善工作。
設施及服務
華永會管理位於香港仔、荃灣、柴灣及將軍澳四個華人永遠墳場,提供超過30萬個墓地及龕位設施服務。華永會持續優化墳場環境設施,其特色設計更有舒緩離世悲傷、推動正向人生、珍惜家庭關係、理解中華文化哲理的作用。
「寧馨園」
於荃灣及將軍澳墳場建設的「寧馨園」,免費為未滿24周離世胎兒提供埋置及撒放骨灰服務。「寧馨」出自《晉書》,寓意紀念「美好的孩兒」;「寧馨園」以特色的兒童遊園設計、紀念咭及樹型掛壁,協助父母親人釋懷。其用心設計及服務細節,獲業界及市民讚賞。
「人生月台」園區
位於將軍澳墳場的「人生月台」園區,以極具特色的月台設計展示人生及德育理念。除提供免費撒灰服務外,亦向捐贈遺體器官者致敬,向市民傳遞生命意義不止於離世,大愛可以延續長存的精神。
「永善之門」壁畫
在香港仔、將軍澳及柴灣墳場繪畫大型「永善之門」壁畫,強調生命意義永不止息,突破墳場灰暗形象,以鮮明色彩及圖畫展現「永懷人生」 及「善亮人生」兩大生命理念,將華人文化、社會善行及地方色彩,融入畫作之中。
路段指示牌
墳場內全新路段指示牌,除以現代設計指示路段外,其金句內容,向市民宣揚優良中華文化,啟發思考人生方向。
慈善工作
自1991年起,華永會大力推動社會慈善工作,透過「年度慈善捐款計劃」積極資助本地非牟利團體推行約3,500個慈善項目,惠及人次達數百萬,累計捐獻更超過11億。向社會大衆宣揚正向人生觀及加强對生命教育的支援。
華永會與「香港教育大學」於2019至2021年期間合辦生命教育大型研討項目「終 • 生 • 大事」,檢視香港過往10年之生命教育項目經驗,研究結果確認華永會積極向社會大眾(尤其青年人)推動生命教育的方向。
宣揚德育理念
由華永會及「新界區體育總會」合辦,於2020年開始在新界九區開展的「華永跳繩及德育推廣計劃」,向青少年及市民推廣跳繩運動及德育的正向人生理念。
計劃選拔出具有天份及潛力的中小學生,免費提供持續且系統性的跳繩訓練。此外,每年亦舉辦全港性跳繩錦標賽,提供一個切磋交流的機會予跳繩愛好者,並進一步宣揚跳繩運動的好處與樂趣。計劃中亦加入德育元素,推出德育約章,向學生灌輸正向社會德育理念,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
計劃至今吸引來自新界9區82家學校及團體,超過25,000人次參與。各界(尤其學界及家長)對計劃推廣德育理念的效益有非常正面的評價。
生命教育多媒體中小學教材套
推動不同慈善組織相互合作
除捐獻外,華永會創新地聯繫不同規模及背景的慈善組織相互合作,居中協調並投放資源,推動分享優良項目及擴闊受惠範圍,發揮1 + 1 > 2的協同漣漪效應,更全面及有效益地發展別具特色意義的社會善業!
由2016至2021年華永會與「身前行動」合作舉辦的生命教育學校巡迴話劇,在全港中學及大專院校演出超過100場以生命教育為題的話劇。為能讓「身前行動」專注其話劇強項,減少投放行政資源以及提升計劃成效,華永會本着推動者的角色,利用其網絡連繫及投放額外資源,促成「身前行動」與「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保良局」及「聖雅各福群會」合作,向其學校及單位演出生命教育學校巡迴話劇,並相互成為合作伙伴,推動漣漪及協同效應,擴闊受惠層面。
善亮雋語
華永會邀請不同歷練的人士拍攝短片,分享自身經歷,勉勵大眾以積極正向的人生觀面對挑戰,以生命影響生命。
關愛社會
華永會以創新思維提升墳場設施服務及推動慈善工作,為社會出力,構建和諧社會。
協助行動不便人士掃墓
為協助行動不便人士掃墓,於將軍澳及柴灣墳場於節日提供免費電動車接載服務,廣獲好評。
免費借出多用途活動室,惠及社會
華永會出心出力,慈善範疇不限於捐款,新裝修的市區辦公服務大堂預留了寬裕空間免費借予慈善機構舉辦活動,更主動連繫不同慈善團體加強交流及創建更多有意義項目,善用資源惠及社會。
傷健僱員 關愛共融
為社會上的傷健人士提供工作及培訓機會,透過職場實踐,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共建關愛共融的社會。
緊貼社會情況的慈善心意
華永會在2022年疫情期間,迅速撥款3,000萬元推出「抗疫及社會復原計劃」,透過︰
- 為全港中小學而設的「多媒體生命教育教材套計劃」;
- 《華永善亮人生.區瑞強網上演唱會》;
- 「華永跳繩及德育推廣計劃」惠及全新界學生;
- 「港製愛心保健湯包送暖行動」
上述四大項目支援老師學生、醫護專業、青少年體育/德育訓練及社會大眾,向社會送暖及發放積極訊息,共同應對疫境。
鼓勵青年 服務社會
於2016年捐助3,000萬元資助「香港青少年軍總會」建立校舍,藉此鼓勵青少年參加紀律訓練、體藝發展及社會服務,從而培養堅強意志,學習領導才能,為社會國家作出貢獻,寄望他們未來能成為社會國家棟樑。
培育青年 發展潛能
於1997年捐助2億元籌建位於柴灣的青年廣場,為青年提供具多元化的設施的理想場地,凝聚青年人的力量,讓青年能發展潛能、一展所長。